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好看风景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武威女 子们“三日不食要断肠”的美食,你知道吗?

    信息发布者:xuetaodd
    2017-05-22 21:05:53   转载

    吃在武威”是一道亮丽的风景

    这道亮丽的风景离不开武威女儿们的似水柔情和纤纤秀手。武威的家庭主妇,烹调手艺之好,虽不敢象成都人那样自吹“举世无双”,但几乎人人做得一手家常好菜,和得一手家常好面,连男人们也往往有一两手“绝活”,以致民勤蔡旗堡成了专出厨大师的地方。如果说“好吃”的广州人“人人都是美食家”,那么,会吃的武威人“人人都是烹调师”。因为在武威,一个人,尤其是一个女人,居然不会做菜,不会和面,不会炖鸡焖羊,那是很丢人现眼的,而如果手艺出众,技压群芳,则可以忙碌于各家的红白丧事,招呼身到农家的领导,并以此而自豪。

    武威人“会吃”,所以对家常饮食毫不马虎。他们可不像“风风火火闯九洲”的南方人,一碗大米就一袋咸菜便是一顿;也不像中午不回家的北京人一包方便面两根火腿肠就打发了肚家。上班族的早餐没讲究,随便牛肉面、行面、臊子面凑和一顿,但这一“凑和”,已经远远超过了北京人的水平。真的,在跟北京人聊天,会觉得北京人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,因为他们什么都知道,而且一开口就有哲言;但在北京吃饭,便又觉得北京人是天底下最蠢的人,因为他们永远也不知道怎么可以把菜做得好吃,怎样可以把麻花炸得酥脆,油条炸得酥软。至少给我的感觉是这样。那年我到北京,每天早上出门都找不到像样的早点,同武威花样百出的早点比,北京人就知道做大饼、麻花、油条。而且这麻花、油条做得并不怎样。有一个北京人自嘲的笑话说:一个北京妇女在街上买了一根油条、一根麻花,不料油条掉到马路上,被正飞速而过的汽车压进了柏油马路,那妇女左弄右弄,弄不出来,最后想起了小时候学过的杠杆原理,才用手里的麻花把油条从沥青里撬了出来。想想这样的麻花油条,若没有坚硬如钢的牙齿怕是对付不了的。 于是我一边艰难地吃大饼、油条,一边想,北京最好的厨食怕也比不上咱武威的一个家庭妇女。

    武威女 子们“三日不食要断肠”的美食,你知道吗?

    在武威吃午餐晚餐时,谁家麻虎来,谁下班早谁先下伙房。所以,一到下班,家家户户就会锅盆齐响,菜香四溢。未进门,一股扑鼻的清香就已从门缝里溢了出来。而农村,每当太阳西斜的时候,从各院里飘出来的袅袅炊烟,就象白云样笼罩着田野。蓝天,白云,暮色,炊烟,绿野,归家的牧童,便构成了一幅诗意浓浓的田园风情。田园里,你似乎已经透过各家的院墙窃见了家家户户的小媳妇、女儿们正在进行着手工擀面的竞赛,那家的巧妇正把擀杖推前拉后,巧手来回如穿梭;那家的巧妇正把擀好的面张叠起来,一手执刀,一手按面,双手徐徐往前推进,把面切得又细又匀;那家的巧妇身怀绝技,把几张面叠起来,用锋利的铡刀飞快地犁面。

    如果你无缘站在田野上透过炊烟暮色想象这一动人的情景,那你就到武威城凉州市场去吧,在那里,你会时时处处欣赏到那些把面擀得“薄如纸”,切得“细如线”,下到锅里“莲花转”的各式绝技。而她们全是来自田园农舍的凉州女儿。仅仅看她们擀面、切面、犁面、赏她们拉面、搓面、削面,就是一次艺术的享受。

    民间有谚道:一方水土养一方人。这话极是有理。南北两方的人,吃的东西绝不相同。南方人好吃米;北方人好吃面。所以,武威女子的绝技在面食,武威饮食的特色也在面食。在悠悠的历史岁月中,武威人创造出了一个琳琅面目的面食王国。现在你就置身于这个面条王国中,什么臊子面,清汤面,干拌面,刀削面,转百刀,行面,炒面,烩面,凉面,拉面,扯面,真是洋洋大观,数不胜数。一个名儿就是一种做法,一种面食就含一种绝技。

    武威女 子们“三日不食要断肠”的美食,你知道吗?

    你瞧!擀杖开合处,一坨坨圆圆的面张,一折一叠,变成了扇形,凉州女子一手轻按面张,一手运刀如飞,沿着面的弧形过去,一排排色泽如玉的菱形面条,就呈现在你的面前,这就是“两头尖尖肚儿圆“的“转百刀”。下锅煮熟,趁热用凉水一激,盛在碗里,配以家常小菜,一碗口感美妙的“转百刀”拌面做成了。

    再瞧那凉州女子,手端一碗稠墩墩的面浆,碗斜倾,巧用筷,对着沸腾的锅水,在碗沿上一拔,一条酷似游鱼的“拨鱼儿”便弧线样跃入热气腾腾的大锅里翻腾,随着那女子拨筷速度的加快,“拨鱼儿”就在碗与锅之间形成了一串银色飘带,如虾如线,如鱼跃龙门,如跳水女子。“搓鱼儿” 的特色则在于“搓”,选料是来自高寒山区的天然无污染的青稞面,兑配少许小麦面粉,揉好面基,切成小条,女子们用指肚之力,轻轻一搓,便 是一条“面鱼”。“搓鱼儿”煮熟盛碗,兑上蒜泥、香菜、油泼辣子,那滋味,别言多妙。

    武威女 子们“三日不食要断肠”的美食,你知道吗?

    而每种面食的具体做法又颇为讲究。比如臊子面。有的用大肉,有的用羊肉,有的用鸡肉做主料,或切成丝,或切成丁,然后配以葱花、木耳、豆腐、土豆丁、萝卜丁等鲜菜,烩制成臊子汤。吃时将臊子汤浇在面条上,汤多面少,再调上红艳艳的辣椒油,调上棕酽酽的凉州醺醋,使面条韧柔、光滑,吃起来酸辣汪香,清爽滋美,实惠可口。这真是武威人特别是武威女 子们“三日不食要断肠”的美食。

    就这种最普通的臊子面,因吃的场合不同,叫法又不同。给人做寿时吃的臊子面,称做“长寿面”,借长长的面条祝福长寿;亲人出门时吃的臊子面称“出门面”,俗语说“进门饺子出门面”,借长长的面条祝亲人平安顺利;天祝县土族风俗,新娘进婆家的第三天,就要下厨擀长面孝敬公婆,以显示其茶饭技艺,这种面又叫“试手面”;而汉族把新娘第一次下厨做的面称“下炕面”。这恐怕就是唐诗“三日入厨下,洗手作羹汤,未谙姑食性,先遣小姑尝”的由来吧!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